吃得太鹹容易患上胃癌

本文已影響1.17W人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吃的口重一些,覺得鹹了纔有滋味,但是專家證實,高鹽飲食及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之間存在着很大的關聯,長期吃得太鹹容易患上胃癌。

吃得太鹹容易患上胃癌

浙江省腫瘤醫院和浙江抗癌協會上週舉行第5屆胃癌外科高峯論壇會議,北京、上海和浙江省對付胃癌的專家出席了此次會議。專家討論了很多和胃癌有關的話題,從怎麼發現、怎麼治療到怎麼護理都有。會上,許多專家特別提到了高鹽飲食及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之間的關係,提醒大家不要吃得太鹹。

浙江胃癌發病率全國第六

在我國,胃癌是高發、高死亡率的惡性腫瘤,每年約有50萬新發病例,佔惡性腫瘤發病的21.66%;每年有24.2萬人死於胃癌,佔惡性腫瘤死亡的21.99%,死亡人數居各類腫瘤的首位。

2003-2007年全國胃癌發病率爲33.14/10萬,居各類癌症發病的第二位,佔12.46%。男性44.36/10萬,女性21.64/10萬。

同期,各省市胃癌的發病率從52.63/10萬到7.02/10萬都有,發病率最高的省份比最低的省份高出七倍多。而我們浙江省胃癌發病率爲32.18%,在全國排名第六位,屬於發病率較高的省份。

2010年,浙江省腫瘤醫院統計該年癌症患病人數的前十位排名,胃癌位居第三位。

日本“衛生部”調查顯示

吃鹽多的地方比吃鹽少的地方胃癌病人多1倍

浙江省腫瘤醫院腹部腫瘤外科程向東主任說,今年2月,他到日本參加日本的胃癌年會。日本胃癌的發病率全世界最高,日本每年有近5萬人死於胃癌,佔日本因癌死亡人數的1/4。

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我國的衛生部)指出,日本人胃癌高發,主要還是和飲食有關。簡單來說就是攝取鹽分太多。

上世紀90年代,日本厚生勞動省做大規模的飲食調查,以日本巖手縣、秋田縣、長野縣和沖繩縣4個地區爲代表,追蹤40-59歲的4萬名男女的生活習慣。追蹤調查10年後發現,攝取鹽分最多的一組,比攝取量最少的一組,得胃癌的人數多了1倍。

一般人認爲日本人的飲食算比較清淡,像日本料理啥的。其實日本人每天都要喝大醬湯、做菜時用得最多的又是醬油,這兩種食物含鹽量都很高。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已經開展“減鹽運動”,將原先日本人每天平均攝鹽量從17克以上,降到了現在的12-13克,但是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攝鹽量5克的目標還很遠。

在動物身上的實驗效果很明顯,去年日本廣島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合作,在大鼠身上做高鹽飲食和胃癌的發生方面的實驗。

一組大鼠飲食中加入2.2%的鹽,一組加入1.1%的鹽,另一組作爲對照組,再吃上16周含有誘發癌症的食物。結果顯示,正常飲食的對照組吃了可誘發癌症的食物後,胃癌的發生爲32%,而加入2.2%鹽的那一組發生率上升到68%,加入1.1%的鹽那一組發生率爲60%。

另外,冰島也是胃癌高發的國家,居民有食用薰魚、薰羊肉的習慣,這也指示胃癌的高發和高鹽飲食有關。

浙江沿海是胃癌高發地區

鹽的攝入量是建議量的一倍還多

程向東主任說,和我國大部分地區比起來,浙江省的胃癌發病率居於國內前列,浙江人的胃癌發病率有32.18/10萬,這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浙江人也喜歡吃偏鹹的東西,杭州人喜歡吃的東坡肉、紅燒魚,寧波人喜歡吃的抱醃黃魚,紹興人喜歡吃的黴乾菜,都是加了很多鹽的菜。

根據2010年浙江省疾控中心的調查,浙江居民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爲13.76克,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人每天攝入量爲5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食鹽攝入不超過6克。浙江人每天吃的鹽是建議量的一倍還要多。

浙江大學醫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主任陳坤教授曾帶領研究生做過調查,把杭州人的飲食和新疆和田的做了對比,選擇1997年-2000年杭州省市級醫院和部隊醫院以及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胃癌住院病人,對照實驗得出,杭州的胃癌病人大多有口味偏鹹、喜食燒烤煎炸食品和燙食、三餐不定時、吃飯速度快、飯後立即運動或勞動等不良的飲食習慣。

去年,寧波慈溪市對199位新患胃癌的本地居民做了生活習慣排查,和健康人比起來,這些剛剛得了胃癌的人大多數喜歡吃鹹蝦蛄。慈溪市中醫院董靜波主任說,鹹蝦蛄是慈溪特有的一種海鮮製品,就像蝦乾一樣,把新鮮的蝦蛄用鹽醃起來,放在常溫下一兩個月都不會壞,當地人拿來放湯甚至直接吃都有。鹹蝦蛄有些裏面有螃蟹一樣的膏,吃起來鹹鮮嚼勁十足。“鹹蝦蛄之所以成爲調查的衆矢之的,可能是它由大量的鹽醃製,大家在吃它的時候順帶吃進了大量的鹽。”

“其實,抱醃黃魚、黴乾菜都屬於醃製食品,在醃製過程中,還會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誘發胃癌和其他癌症的發生。”省腫瘤醫院程向東主任說。

爲什麼高鹽飲食可能引發胃癌?

程主任說,胃癌的發生其實和胃部方面的疾病有很大的關係,得胃炎胃潰瘍的人得胃癌的機率要比一般人大得多。世界胃腸病學術大會報道,慢性胃竇炎伴嚴重萎縮者,10年內得胃癌的風險在4%-30%,慢性胃體炎伴嚴重萎縮者爲1%-9%,而正常胃黏膜者胃癌的發生率遠遠小於1%。

“高鹽飲食,食鹽滲入,就會直接損害胃黏膜,使胃黏膜發生廣泛性瀰漫性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壞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變,也就是胃炎和胃潰瘍。”程主任說。

高鹽食物還抑制胃酸分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具有提高胃黏膜抵抗力的作用,如果其合成減少,就使胃黏膜易受各種攻擊因子攻擊而損傷,發生胃部病變。

另外,高鹽食物經過一段時間會分解成硝酸鹽,它在胃內被還原菌轉變爲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亞硝酸胺是一種公認的致癌物質。

幽門螺旋桿菌和高鹽飲食狼狽爲奸

共同作用更易導致胃癌

除了高鹽飲食,程向東特別提醒大家,如果已經有了幽門螺旋桿菌,就要更加註意飲食起居。“現在的研究認爲,從分子學上,幽門螺旋桿菌和高鹽飲食是一對壞朋友,狼狽爲奸,碰在一起胃癌的發生率更高。”

幽門螺旋桿菌是生活在胃黏膜上皮細胞的一種細菌,中國大陸居民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在52%,通過手、不潔食物就可以傳染。在飯店裏吃飯,如果有人有幽門螺旋桿菌,又沒有用公用筷,別人也就可能被傳染。甚至,接吻也會傳染幽門螺旋桿菌。

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幽門螺旋桿菌定爲胃癌的一類致癌原,認定胃癌和幽門螺旋桿菌有直接關係。

胃癌發生過程大致是這樣的:正常黏膜→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變。

近年來的觀點認爲,胃癌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幽門螺旋桿菌的毒力因子可能在胃癌的初始發生,就是說最初破壞胃黏膜和導致黏膜炎性反應的關鍵是因爲有了幽門螺旋桿菌。

2008年多個國家醫學界共同提出的《胃癌預防亞太地區共識指南》認爲,幽門螺旋桿菌和高鹽飲食可能協同參與導致胃癌。

“原理很簡單,高鹽把胃黏膜‘融化’,幫助幽門螺旋桿菌找到更好的土壤‘繁殖’。”程向東主任說。

還有學者認爲,鹽可能改變幽門螺旋桿菌毒力因子的表達,就是說一定程度上增加致病菌的毒性。

要檢測自己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挺方便,到消化內科做個尿素呼氣試驗,不用插管,輕輕對着儀器吹一口氣,就能查出是否帶菌。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時沒有特別症狀,但也可能引起反酸、燒心、胃痛和口臭。

“治療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用針對性的抗菌藥,根治的話得堅持用藥,用用停停反而會造成耐藥性,這樣治起來就有難度了。如果有胃炎、胃潰瘍的病人還是建議積極治療,能有效地防止這些疾病轉化成胃癌。”程向東主任說。

A型血的人患胃癌機率

比其他血型者高20%

關於胃癌,全國包括浙江省都做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總結出一些胃癌的高危因素。

去年,浙江省衛生廳、省抗癌協會和浙江大學聯合做了《浙江省常見惡性腫瘤危險因素分析》的課題,分析2009年-2010年浙江省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腸癌、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活情況,篩選出各個惡性腫瘤的相關危險因素。

其中,胃癌的危險因素有,喜歡吃高鹽飲食、甜食、燙食

、有夜宵習慣、性子急、有消化系統疾病史等。還總結出了保護因素,包括飲茶、素食爲主的飲食方式、人均年收入大於9600元。保護因素的意思是有了這些特徵,比其他人得胃癌的機率要低。

有一點很有意思,《浙江省常見惡性腫瘤危險因素分析》課題發現,情緒對腫瘤有影響:心情不愉快與胃癌、肺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的發病都有關聯;負性生活事件與肺癌、胃癌、結直腸癌的發病有關聯。負性生活事件是指經歷過親人離世、失戀或者失業等。

而A型性格被認爲是易患癌症的性格,A型血人性子急、追求完全,也是胃癌、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程向東主任說,國際上有專家認爲,A型血的人患胃癌的機率比其他血型者高20%。A型血的人易得胃癌可能與腫瘤組織內具有血型A活性的腫瘤糖脂有關;而O型血的人胃癌發生率較低,可能和人體產生免疫抗體有關。

美國一家大醫院做過調查,164例瀰漫型胃癌患者49%爲A型血。

所以,A型血的人建議每兩年做1次胃癌篩查,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檢查、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目前胃鏡是診斷早期胃癌的最佳方法。

小編提醒大家,高鹽飲食、甜食及燙食是使胃癌高發的危險因素,我們大家必須要在生活中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