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出臺新政策 女子裙子須過膝

本文已影響1.11W人 

14日上午,儘管“秋老虎”仍發着餘威,太陽高掛,但記者來到湖南女子學院時卻發現,穿行在校園的多數女學生都穿着長褲。

高校出臺新政策 女子裙子須過膝

問其緣由,湖南女子學院一位女學生透露說:“從本週一(10日)開始,學校出臺了最新規定,要求學生出寢不能穿拖鞋,不能穿短褲,不能穿不過膝蓋的裙子。每天都有班幹部和學生幹部檢查着裝,專攔着裝暴露者,一旦違反規定,勸說無效後將以黃榜公佈的方式進行‘處罰’,讓大家引以爲戒。”

儘管校方在接受採訪時多次強調,其初衷是秉承培養知性高雅,內外兼修的女大學生這個理念出發,以此來促進學生文明習氣的養成,以及校風學風的好轉。但此事經媒體報道後,仍然在校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初衷:促進養成文明習氣

據湖南女子學院一位不願具名的學生會幹部透露,學校出臺的這個最新規定,從9月10日開始,校學生處的老師轉達至各系輔導員,包括學生會幹部,再由他們告訴每個學生。

這則規定稱:出寢不能穿拖鞋,不能穿短褲,不能穿不過膝蓋的裙子。

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多數學生認爲,身爲學生,應該按學校的規定來執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記者注意到,作爲以“女子”命名的湖南女子學院,除了在校工作的教職員工外,平常鮮有男子出入校區。在多位受訪的學生看來,這也是以往女生們不太注重穿着的主要原因。她們告訴記者,一些學生認爲校園沒有男學生,穿的少一點無所謂,長此以往形成了習慣。

多位學生承認,校園裏仍有很多男性老師,食堂也有男性工作人員,學生如果穿着暴露,不僅對自己影響不好,也會讓男老師很尷尬。

湖南女子學院學生處處長成荷萍說,因爲學校是個“女兒國“,以前學生穿着很隨意,有女生經常穿着吊帶、拖鞋、超短褲、超短裙出入教室,不但破壞了女大學生的端莊淑女形象,連男老師講課都覺得害羞,目不敢斜視。

提到引發爭議的這一最新規定,成荷萍表示,事實上,此前學校就有《女子學院學生校園行爲規範》、《校園文明“七子訣”》,每年3月都有文明教育月。可這些活動的效果不太明顯,且缺乏長效機制,所以這個學期開始,學校通過抓文明習氣的養成,希望促進校風學風的好轉。

爭議:校規與學生感受如何平衡

如果違反規定,又將作何處罰?

該院幾位學生告訴記者,每天都有班幹部和學生幹部檢查着裝,專攔着裝暴露者,一旦違反規定,勸說無效後將以黃榜公佈的方式進行“處罰”。

成荷萍表示,如果違反該規定,將會與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掛鉤。她也表示,發現這種行爲前,首先是勸導。若某學生穿拖鞋進教室,老師會在不影響遲到的前提下,讓學生回寢室換了鞋子再進教室。

成荷萍解釋說,公共場所主要針對課堂,辦公樓,公共圖書館,實訓樓等公共區域,至於說出寢,學生去澡堂洗澡、去食堂吃飯,這些地方學校沒有規定。

對於學校的“新規”,學生們表現出了不同派別的觀點。多數學生認爲,身爲學生,應該按學校的規定來執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若壞習慣養成,對以後職場也不利。不過,也有小部分學生持不同觀點,她們甚至認爲此舉過於苛刻,其中一些“90後”的大一新生直呼:“這與想象中的大學校園自由與開放差別太大”。

在記者結束採訪離開後,一位不願透露個人信息的學生將她的個人意見通過短信發送到了記者的手機上。在短信中,這名學子對記者說:“這個是女校,大熱天不準穿裙子,短褲,拖鞋,我不知道學校有沒有徵求學生的意見,這條校規意見觸犯了人身自由,學校不應該把學生感受排在第一嗎?”

專家:意義積極但應注重方式

面對外界輿論及部分學生持反對意見,成荷萍表示,目前校方並沒有將這份校規停止施行的想法,但學校會對該校規中比較模糊的幾個概念,諸如“超短”和“公共場所”等重新界定。同時在繼續推行該活動的情況下,對課堂與校園文明規範,在聽取學生意見反饋的基礎上,會認真地審閱,更加規範和明確。

成荷萍表示,下一步,在推進該活動的方式方法上,會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認識和理解開展這項活動的目的,穩妥推進這項工作。

來自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副院長熊丙奇認爲,學校不應該就着裝問題來強制要求學生,即使校方的出發點是出於一種善意,校方也應在制定校規時,廣泛地徵求學生的意見。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所長勞凱生表示,着裝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制定校規並執行校規的自由,只要是在不違反社會道德和國家法律的基礎上。但在方式方法上,應當以勸導爲主。

湖南萬和聯合律師事務所李健律師表示,學校相關措施的出臺在當前社會風氣下,是有一定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而《教師法》第8條也明確了,教師有義務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爲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爲,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李健律師認爲,此類規定的出臺動機並不是鼓吹封建,迂腐,而是反對惡俗和邪氣。大學生既然還在校,就有義務接受學校關於道德規範的指引和批評。即使在其過程中可能矯枉過正,打壓個性,但瑕不掩瑜,其滌盪校園風氣,加強女性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傳統道德觀是有其較大建設意義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