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對食道癌的影響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2.22W人 

經研究表明,真菌及病毒的作用對於食道癌患者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對這些方面的接觸和影響較小,我們很難理解而且也較容易忽視,在這裏專家依然通過簡單易懂的實驗來說明真菌及病毒對食道癌的影響情況,使我們對其有更加深刻的瞭解。

真菌對食道癌的影響是什麼

(1)真菌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國食管癌高發區的發病與真菌性食管炎和真菌對食物的污染有關。通過多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糧食、酸菜及黴變食物中某些真菌及其代謝物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險因素。黴變食物致癌作用已經動物實驗證實。用黴變的玉米麪(含串珠鐮刀菌)誘發出了大鼠食管乳頭狀瘤、胃乳頭狀瘤以及食管磷癌,並可致小鼠食管和前胃上皮增生和乳頭狀瘤樣改變。糧食中檢出的串珠鐮刀菌的含量和種類數,較國內外食管低發區明顯爲高,與食管賁門癌發病率呈正相關。互隔交鏈孢黴也是近年來研究較多的真菌。互隔交鏈孢黴在河南食管癌5個高發縣糧食中的污染率(6.53%)高於3個低發縣(3.9%)。其含有的主要真菌毒素爲互隔交鏈孢酚單甲醚(AME)和交鏈孢酚(AOH)。互隔交鏈孢黴的誘變性和致瘤性主要與這兩種毒素有關。研究發現AME和AOH對TA102試菌有誘變作用,能誘發人羊膜FL細胞的USD和ZBS細胞、大鼠肝細胞的DNA單鏈斷裂。AME能干擾的轉錄活性,損傷人淋巴細胞DNA,誘發V79細胞突變,使NIH/3T3細胞轉化,轉化的細胞能在軟瓊脂上生長,接種BALB/C裸小鼠體內具有成瘤性。上述結果表明互隔交鏈孢黴在人食管癌病因學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研究表明圓弧青黴的提取物誘發小鼠骨髓多染紅細胞微核率與溶劑對照組相比有非常顯著差別(P《0.01),呈明顯的量效相關性。誘變試驗提示圓弧青黴的代謝提取物能直接損傷遺傳基因DNA。

(2)病毒的作用:病毒在食管癌發病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目前研究的病毒主要爲人乳頭瘤狀病毒(HPV)和EB病毒。

①HPV:人類乳頭瘤狀病毒感染與宮頸癌發生的關係已被公認。近年研究發現食管也是HPV感染的好發部位。據報道感染食管的HPV主要爲6型、16型及18型,目前一些研究認爲HPV16型與食管鱗癌發生有關,HPV18型與腺癌發生有關。國內對HPV16型研究較多,對食管癌及癌旁組織中HPV16DNA檢測表明,癌及癌旁組織HPV16DNA檢出率分別爲60%及51.95%。提示HPV16感染是食管癌常見現象,可能與食管癌發生有一定關係。HPV體外實驗顯示其具有引起細胞轉化的作用,但HPV作用機理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爲HPVDNA可以整合進食管癌組織DNA中,進而引起基因異常參與腫瘤發生發展。也有學者認爲HPV可能通過減少局部的淋巴細胞,破壞機體局部的免疫監視系統,並與其他致癌因素協同作用進而導致食管癌的發生。但陸士新等運用分子雜交和多聚酶鏈式反應等方法未能在林縣食管癌及癌旁組織中檢出HPVDNA。看來HPV與食管癌關係尚需進一步研究。

②EB病毒:EBV與癌的關係過去文獻主要集中在鼻咽癌上。與食管癌關係的報告尚不多見。EBV陽性細胞可見胞漿疏鬆及空泡變性等形態學改變,這可能與EBV感染癌細胞所引起的反應有關。關於EBV陽性率與EBV的病原性聯繫,一般有2種假設:感染髮生在癌變之後,這種病人的黏膜上皮細胞EBV檢測往往呈陰性;感染髮生在癌變之前,並且在癌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由於目前所發現的病例陽性率均較低,所以EBV與食管癌之間聯繫,尚待進一步研究。

專家通過實驗把真菌及病毒對於食道癌的影響解釋的比較清晰了。這樣的話我們就瞭解了平時很難了解的有關食道癌的影響因素,這樣有助於患者對食道癌的進一步瞭解,瞭解了影響因素,患者就要到醫院積極接受相關的各項檢查和治療,爭取早日獲得康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