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同性戀,漠視和炒作都要不得

本文已影響2.52W人 

去年此時,復旦大學開設的選修課《同性戀研究》引起社會關注和熱議。時隔一年,象徵着“同志平權運動”的六色彩虹旗又掛上了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教學樓上,學生社團“彩虹社”經批准註冊正式在這裏成立。據媒體稱,這是中國內地高校第一個合法註冊登記、把同性戀和雙性戀作爲關注對象的學生社團。誰料到,這道“彩虹”引發了一場更加激烈的討論。

研究同性戀,漠視和炒作都要不得

南方掛起一道“彩虹”

“彩虹社”的前身“酷兒研究小組”,是由知名女權運動者、中山大學中文系老師艾曉明發起。成員主要是選修了公選課《婦女、性別與文化再現》的大學生。但是由於“酷兒”沒有正式身份,倡導的又是非主流文化,多次活動都讓校方否決。

今年10月,“酷兒”正式向學校有關部門提出申請,註冊成立“彩虹社”。該社在申請報告中提到:“社團的宗旨之一是致力於L(lesbian,女同性戀)G(gay,男同性戀)B(bisexual,雙性戀)T(transgender,跨性別者)的人權工作。”

“口水”淹沒社團成員

儘管“彩虹社”是以普通學生社團的身份出現在校園中,但因爲其關注的是“先鋒”文化,一經媒體報道,立即被“口水”所淹沒。網絡上因此流傳着各種說法,褒揚的,稱其是“里程碑的事件”“在創造歷史”;謫貶的,稱此舉爲“變態的舉動”,還有人揣測這些學生中是否有同性戀者。

對於大學校園出現同性戀研究社團,網易在1600多個網民中開展了調查,72.0%的網友理解、支持這一舉動,17.0%的網友雖然理解但無法接受這一社團,有9.0%的網民直接投了反對票。

滬上各大高校的論壇上,同學們對“校園內是否應該出現同性戀社團”也進行了熱烈討論。上海財經大學BBS上的一項調查顯示,61%的同學支持倡導性向平等,11%的同學無法接受,還有28%的同學覺得無關痛癢。

記者從滬上高校瞭解到,目前,此類關注同性戀現象的正式的學生社團尚未出現,但個別同學會藉助設立網站、博客來“默默關注”。

平心看待同性戀研究

“對於同性戀的問題,從視而不見到有人關注,這已經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上海師範大學心理諮詢與發展中心胡凜老師指出,從人類發展初期開始,就已經出現“同性相戀”的現象。

大學同樣不例外。松江大學園區的一個大四女生小彤(化名)在一些同學眼裏就是“異類”,她很苦惱:“當她們知道了以後,就開始排斥我、疏遠我。”因爲周圍很少有同學能夠理解她,小彤只能在一些同志網站上結交朋友,就連父母她都沒敢吐露真情。對於南方高校有學生成立這樣的社團,她認爲“對我們這個羣體而言是樁好事”。小彤告訴記者,最初她發現自己“不對”的時候,十分彷徨。一來,她不知能從何處確認自己是否是同性戀者;二來怕被別人瞧不起。

“來進行心理諮詢的同性戀者,都有極大的恐懼。”胡凜告訴記者,他們常常懷疑自己,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同性戀。“他們需要有包容心的社會,提供開放的環境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

“從理性上講,我是認同同性戀的。但是如果身邊真的有這樣的人出現,還是會覺得異樣。”復旦大學金融專業的小顧表示,這主要是因爲社會公衆對同性戀缺乏科學的認識,他對同性戀的瞭解僅侷限於西方電影、日本漫畫。“我們都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同性戀現象,既不要漠視,也不要炒作,更無需咬牙切齒,就讓‘彩虹’靜靜地掛在天邊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