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經典語錄大全

本文已影響2.71K人 

龍應臺溫柔纖細,深情動人,其《孩子你慢慢來》與《目送》均是以溫柔筆觸描寫親子間的親密互動。她是位優秀的作家也是位好母親。小編分享龍應臺經典語錄大全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

龍應臺經典語錄大全
龍應臺經典語錄精選

1. 表面上張牙舞爪,心裏其實深深呵護着一個青澀而脆弱的起點。

2. 所謂瞭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裏.

3. 我們總是在相信與不相信之間掙扎。 《相信與不相信》

4. 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5. 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目送》

6. 因爲無法打開,看不見沙漏裏的沙究竟還有多少,也聽不見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7.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爲社會。

8. 二十多歲的人,可以是驚世才華正初露頭角,可以是碌碌凡人卻胸有成竹,而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執意將他當作"孩子",他,也就衆望所歸地變成一個"孩子"。

9. 所謂父母,就是對着你的背景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得人

10. 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11. 曾經相信過海枯石爛作爲永恆不滅的表徵,後來知道,原來海其實很容易枯,石,原來很容易爛。雨水,很可能不再來,滄海,不會再成桑田。原來,自己腳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毀滅。海枯石爛的永恆,原來不存在。

12. 大樹有大樹的長法;小草有小草的長法;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獨的.——《親愛的安德烈》

13. 道德.宗教.烏托邦,種種高貴的理念,原來都是人類願望的投射,但藉助於投射作用,鏡子裏外的世界其實是相反的。

14. 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親愛的安德烈》

15.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可以更寒冷。

16. 您對日本語言和文化的一往情深,因此使我不安,在司馬遼太郎的訪問中,您對四十年的國民黨高壓統治批評頗多(沒有一件是不對的),可是,在談“悲哀的臺灣人”時,卻隊伍十年日本殖民統治不置一言。您說在1945年後國民黨的統治下,人們晚上連覺都睡不安穩——那麼1945年前呢?我也知道,在思想鉗制上,當年的國民黨要比日本殖民政府蠻橫得多,可是您畢竟是在和一個日本人對話,與《朝日週刊》廣大的日本讀者在溝通,您不覺得您有義務提供一個平衡的歷史觀——在批判老國民黨的同時,提醒前殖民者.日本人是“臺灣人的悲哀”的一部分?

17. 有時候,我們用非常細微的“動”去量時間.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漲落,日影的長短,不都是時間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濱,我看每天金星出現在海平線的點,冬天和夏天不同;在臺北的陽明山上,我看夕陽下沉時碰到觀音山脊的那一剎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18. 如果要維持一點基本的人的尊嚴,我們就不得不仰靠一個合理的社會秩序。這個社會秩序不僅要求我們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還要求我們制止別人做害人利己的事。你自己不做惡事只盡了一半責任,另一半的責任是,你不能姑息,容忍別人來破壞這個社會秩序。《野火集》

19. 德國像一個徹夜失眠,夜夜失眠的老人,在黑暗中睜大着眼睛無盡止的反省自己,審判自己,捶打自己,和醒着的靈魂做永無止盡的辯論。一個患失眠症的民族!

20. 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纔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龍應臺經典語錄摘抄

1、 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行走,身上沒有一個包袱,手裏沒有一張地圖。

2、 設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品百米衝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讓自己站在那一條跑道上。 《親愛的'安德烈》

3、 文字之所以有力量將不同世界的人牽引在一起,是因爲不管他們經過了什麼看見了什麼,在心的最深處,他們有一樣的害怕與追求.相似的幻滅與夢想,午夜低迴時有一樣的嘆息。

4、 日後的人生旅程,當然還是要漂萍離散──人生哪有恆長的廝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麼呢?

5、 每一次國際會議就像一顆石頭拋進池塘 裏,漣漪一圈一圈擴散,整個池子受「波 及」,而所謂「國際觀」,就是在這種不斷的漣漪「波及」中逐漸累積見識,逐漸 開闊眼界,使「池子」裏的人,覺得自己 是國際社會的一分子。

6、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爲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爲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爲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

7、 對民意的批判從哪裏來?如果民意指的是大多數人的意見,那麼批判當然得來自少數人。民主的基本原則固然是“服從多數”,可是有一個不可或缺的下半句.“尊重少數”。在迷信民意.民粹主義越來越盛行的十年中,“服從多數”成爲信條,“尊重少數”卻被輕易遺忘。權威政府和暴力是明顯而易見的,“多數”的暴力卻往往隱於無形,因爲可能批判它的人,本身或許就屬於那多數而不察覺自己的霸道和粗暴。但是多數如果踐踏“尊重少數”的原則,它就是另一個形式的暴力集團,徹底違背了民主的基本精神。

8、 可是我感覺絲絲不安。畢竟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9、 不要忘記這些過去的記憶,因爲這些記憶,會跟着我們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過,它們不再像我們兒時那麼的明顯。

10、 生命敗壞的過程,其實就是走向失去。於是,所謂以智慧面對敗壞,就是你面對老和死的態度了。

11、 我細細在想,寂寞,是個什麼狀態;寂寞,該怎麼分類?

12、 二十世紀的人猶豫.懷疑.思索,不是因爲他知道得太少,而是因爲他知道得太多;不是因爲他西化太淺,而是因爲他西化太深.

13、 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14、 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後拉得很長。同齡人推推擠擠走在一塊,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視。年長一點的默默走在前頭,或遲疑徘徊,或漠然而果決。前後雖隔數裏,聲氣婉轉相通,我們是用一條路上的同代人。

15、 "不跳海,就是賊"的賞罰原則對人有高度的道德要求。首先,它要求一個人上了"賊船"要認得出這是艘"賊船";也就是說,人要有"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洞悉是非真僞的智慧;其次,它要求人有"跳船"的勇氣。認清賊船之後,即使不能英勇地把掌舵的暗殺了,或者放火燒船起義,至少要拒絕同流合行,毅然決然地跳船。

16、 思想需要經驗的積累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緻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

17、 “所有其他的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着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目送》

18、 教育者所不自覺的矛盾是:他們在“智”育上希望學生像野兔一樣往前衝刺(當然也有爲人師者希望學生在智育上也如烏龜);在所謂“德”育上,卻拼命把學生往後拉扯,用框框套住,以求控制。這兩者其實不能並存。有高壓式的“德”育,就不可能有自由開放的“智”育,換句話說,我們如果一心一意要培養規矩順從聽話的“乖”學生,就不要夢想教出什麼智慧如天馬行空的優秀人才。“庸材”的“德”育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育。 ( 閃點情話網)《野火集》

19、 等待的滋味-多久不曾這樣等待一個人了?能夠在一個陌生的小鎮上等待一輛來自機場的巴士,裏頭載着自己十七歲的孩子,挺幸福-十七歲

20、 “輕辭古之天子,難辭仿今之縣令者也”,原因,不是道德,不是文化,不是民族性,是什麼呢?“薄厚之實異也”,經濟利益,經濟問題,體制結構,造成了今天完全不一樣的行爲。

21、 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22、 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爲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 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裏,好像藏着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着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23、 畢業,就是離開.是的,你正在離開你的朋友們,你正在離開小鎮,離開你長大的房子和池塘,你同時也正在離開你的父母,而且,也是某一種永遠的離開.

24、 於是可能在某個微雨的夜晚,一盞寒燈,二三飲者,在觥籌交錯之後突然安靜下來,悵然若失,只聽窗外風穿夜林肅肅山川一時寂寥。

25、 你可以選擇做聖人也可以選擇做俗人,但你不能選擇讓大家像聖人一樣崇拜你,還要像俗人一樣原諒你。

26、 “矯訁僞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寶貴焉,盜莫大於子。天下何不謂子爲盜丘,而乃謂我爲盜跖?”大哉斯訁!用現代的語言來說,監獄裏的搶劫犯也許只盜了數得出的錢,高居要職的達官貴人所盜的可能是整個國家。誰是真正的大盜。得看用的是誰的標準。

27、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爲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龍應臺

28、 我目睹的,反而是另外兩種過程。 一方面,殖民者的思維模式和運作方式照樣推著香港快快走,用原來的高效率,但完全不見「大腦」的更新。另一方面,新的「公民教育」悄悄發酵.「心繫家國」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調成甜甜的飲料,讓香港人喝下一杯「愛家愛國」。幼稚園的孩子們學唱「起來,起來,起來。」公民教育被簡化爲愛國教育,愛國教育被簡化爲愛黨的政治正確。

29、 人生其實就像一條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伴而行,歡樂的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擁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獨。

30、 可是您不是專欄作家也不是歷史學者,您是以臺灣人“總統”的身份與日本人說話,您您的考慮必須比我們要多一層.除了單純的對歷史回顧的誠實之外,李先生,您還擔有前瞻性的政治責任。一個被殖民國的“總統”,在獲得自由之後,對殖民國說.感謝你教了我很多東西。

31、 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的過去了,甚至夜夜來弔唁的蝶夢也冷了。是的,至少你還有虛無留存。你說,至少你已懂得什麼是什麼了。是的,沒有一種笑是鐵打的,甚至眼淚也不是。

32、 "曾經相信過歷史,後來知道,原來歷史的一半是編造。前朝史永遠是後朝人在寫,後朝人永遠在否定前朝,他的後朝又來否定他,但是負負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積漸進的扭曲變形移位,說“不容青史盡成灰”,表達的正是,不錯,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爲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勝利的。《相信與不相信》"

33、 我可以不聰明,但我不可以虛僞.——《女子與小人》

34、 有些青年人追求時尚,不談政治,實際上就是隻關心自己的事情.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滾動着的車,總有人在裏面自顧自地行樂.所幸的是,總有人探出頭來看看這輛車究竟跑在哪裏.

35、 現在這個男人當然完全地屬於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過去卻屬於我,做母親的我.——《孩子你慢慢來》

36、 好像有一個黑色的玻璃 罩,牢牢地罩著政府,外面的人民踮起腳 尖拼命想看見裏面,焦急而不安;裏面的 官員就是不出來,安穩.傲慢.篤定。於是我發現,自由與民主,差別就在這 裏.沒有民主的自由,或許美好,但是政 府賜予的,他可以給你,也可以不給你。

37、 總是有讀不完的書,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風景,想不完的事情,問不完的問題,愛不完的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忙,忙死了.

38、 理想主義者往往經不起權力的測試。

39、 二十歲之前相信的很多東西,後來一件一件變成不相信。

40、 象棋裏頭我覺得最奧祕的遊戲規則,就是卒。卒子一過河,就沒有回頭的路。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註定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我發現,人生中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

41、 在臺灣,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蟬螂,而是“壞人”,因爲中國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殺到他牀上去,他寧可閉着眼假寐。

42、 生活是抑鬱的,人生是浪費的,可如果拉長來看,卻是在抑鬱中逐漸成熟,在浪費中逐漸累積能量。因爲,經驗過壓迫的人更認識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難得。你沒發現,經過納粹歷史的德國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點嗎?

43、 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

44、 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時候,杜甫不是還記錄時間嗎?唱“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記錄時間嗎?倫勃朗一年一年畫自畫像,從年少輕狂畫到滿目蒼涼— 他不是在記錄時間嗎?

45、 海枯石爛的永恆也許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裏有一個無窮的宇宙,一剎那裏想必也有一個不變不移的時間.

46、 仁民愛物是一種道德理想,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努力以赴,可是,你不能因爲一個人做不到仁民愛物的標準而判他十年徒刑;仁民愛物是一個道德的上限,必須當他碰到下限——譬如殺人——的時候,你才能懲罰他。誤上了賊船的人,我們希望他有所覺醒,在"工作與良知"之間毅然有所抉擇,跳海也在所不惜,但這又是一個道德的期許,不是判罪的標準。把上限的道德期許拿來作爲判罪懲處的下限標準,豈不失之太苛乎?人,沒有那麼幹淨吧?

47、 不可思議的是,那義和團拳民本身,又何嘗不是許許多多自覺無私的.奉獻的.崇高的個人,背上“扶清滅洋”的重任,視死如歸。可是在歷史的大漩渦裏,他們給自己的民族帶來意想不到彌補不了的劫難。

48、 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試圖掩蓋粉飾纔是沒有信心的表現。

49、 謝天謝地我負擔得起保姆,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用我這個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喜愛孩子,所以不忍心將孩子託給他人照顧;我喜愛我的工作,所以我捨不得爲了孩子完全放棄我的事業。我主張男女平等,所以不允許男人認爲“男外女內”是天職;可是當我面對男人因工作壓力而疲憊不堪的臉孔,我又不忍心在他肩上再堆上一份壓力,即使那是本屬於他的一切。

50、 人瘦並不可恥,可恥的是把自己的臉打腫了來冒充胖子。

51、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52、 人生中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

53、 回憶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

54、 在人生的行旅踽踽前行,一路上和形形色色的人或者牽手終身,或者擦身而過,或者共行一段,或者驚鴻一瞥。大多數的人,像傳真紙上的黑墨一樣,當時鮮明,後來惘然,墨跡再濃也抵不過時間的消滅。有些人,即使是吉光片羽的交會,卻納入了記憶的盒子。盒子在歲月裏塵封,但並不消失。它只是等待,等待你有一天不小心碰倒了盒子,裏頭的東西,所有你以爲早已忘懷了的東西,撒了出來,清清楚楚在眼前,消失的竟然是時間。

55、 孩子是兩個人的,生孩子也是兩個人的事情。當醫生和護士在爲衆多的病人跑進跑出的時候,只有丈夫能夠握着你的手,陪你度過每一場陣痛的凌虐。夫妻的同舟共濟,沒有更好的時候。兩個人先共度苦痛,苦痛之後再共享欣喜。

56、 歷史條件更少不了政治現實。德國人懺悔對象是猶太人--戰後團結起來聲大勢大的猶太人。同樣被屠殺幾近滅種的吉卜賽人卻鮮有人提及。誰都知道“六百萬”這個數目,可是誰知道吉卜賽人被害的數目?吉卜賽人沒有組織.沒有勢力.沒有聲音。反省,顯然不是一個單純的道德問題,它可能更是種種政治勢力較量的產物。

57、 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難道竟是那機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你自己的心?

58、 我還是不認識我的讀者。他們經過了什麼又看見了什麼?他們害怕着什麼又追求着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幻滅又有什麼樣的夢想?不曾和他們一起成長,我無從想象他們生活裏的點點滴滴,可是在那長長的隊伍前端,我們曾經深深地對望;回想那對望的一刻,或許我們竟是熟識的寫作者在孤獨中寫作,讀書人在孤獨中閱讀,那孤獨其實是種種情懷的交會。

59、 從哪裏來,往哪裏去,心中漸漸有一分明白,如月光瀉地。

60、 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