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老人尿頻的2個方法

本文已影響8.91K人 

中醫治療老人尿頻的2個方法

很多老人有尿頻、夜尿多的問題,這個看起來不是什麼大事,卻影響着老人的生活,下面讓中醫教大家治療老人尿頻的2個方法。

老年人因骨折或其他慢性疾病需長期臥牀者,如有尿頻、夜尿多,甚至有漏尿的毛病,會給老人身心增加很重的負擔。即使是行動自如的老人,尿頻也會讓他們不敢輕易外出。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骨傷科熊副主任護師介紹說,骨折老人的恢復期相對較長,老年人由於腎陽不足,肺氣虛衰,膀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故經常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淋漓不盡的現象,臨牀上,他們運用了二招中醫的護理手段,簡單容易操作,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

第一招:艾灸腹部穴位

中醫認爲,腎主水與二陰的開闔,膀胱爲洲都之官,主氣化利水溼。若老人尿意頻頻,夜尿增多,漏尿甚至遺尿,則多爲肺脾腎陽虛,肺氣虛則氣不歸根,脾虛則中氣下陷,腎陽虛則命門火衰,下元不固,膀胱氣化功能不足,故小便不爽,尿有餘瀝。尤其是冬季臥牀老人,夜尿頻頻影響休息和睡眠,還容易導致老人着涼感冒。以艾條懸灸,或以艾柱隔姜、隔鹽、隔附子餅灸腹部穴位,如神闕(肚臍眼)、關元、氣海等。神闕是補腎助陽,調理脾胃的強壯穴,關元、氣海也是護腎要穴。通過懸灸或隔物灸,可使艾灸的熱力透過臍腹穴位達到腎臟,溫腎助陽,固元止澀。

第二招:攝穀道鍛鍊盆底肌肉

無論尿急難以自控,還是咳嗽、大笑等引起壓力性尿失禁,都與盆底的肌肉鬆弛,尿道口的控制能力減弱有關。因此,醫護人員可指導老人練習古老的“攝穀道”,以鍛鍊盆底肌肉。攝穀道是唐代藥王孫思邈提出的一種養生大法,實際上是一種提肛練習法,相傳這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喜歡練習的養生功。攝穀道動作簡單,吸氣時,將從肛門至尿道口的肌肉逐步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老人常練攝穀道可防治尿頻尿急尿失禁,無論是平時看電視或坐車等都可一天多次地練習。

除了退行性變引起的尿頻外,很多疾病均可導致老人尿頻、尿急,如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老年女性,隨着雌激素的減少可引起泌尿道感染而出現尿頻、尿急的症狀。此外,糖尿病、泌尿道結石以及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等,也是老年尿頻的常見原因。在堅持中醫外治法外,老年人還應積極治療引起尿頻的原發病。

上面爲大家介紹了老人尿頻的治療方法,尿頻的老人可以試一試這些方法,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尿頻就應該及時檢查治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