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治療老年腦垂體腺瘤的方法

本文已影響4.93K人 

老年垂體腺瘤與年輕病人相比,這些病人的年齡都大於60歲,已進入老年階段,且多數病人爲無分泌型腺瘤,除了患生長激素腺瘤等外表特徵明顯的垂體腺瘤者外,他們的病史都比較長、就診時腫瘤多數比較大。年輕病人則不同,以分泌型垂體腺瘤爲常見,而且內分泌障礙多爲首發症狀,女性表現爲月經不調、繼發閉經等,男性則表現爲性功能減退或消失。同時,老年病人的血激素含量與年輕病人相比也不敏感。例如,泌乳素腺瘤的年輕病人,一般血清泌乳素高於200μg ;而同樣爲泌乳素腺瘤的老年病人,其血清泌乳素水平一般僅呈輕中度增高,很少超過200μg。老年病人的內分泌障礙症狀也不像年輕病人那樣明顯,因此一些症狀早期都被認爲是體質差、內臟功能不好,相當一部分病人一直在內科或中醫科治療,直到出現視力障礙且逐漸加重,纔想到去看眼科或神經外科

手術治療老年腦垂體腺瘤的方法

老年垂體腺瘤的手術治療

手術準備:老年病人一旦診斷明確,考慮到多數病人腫瘤已嚴重壓迫視路,手術治療爲首選方案。施行手術前,應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特點,特別要注意重要臟器的功能,除了常規進行的手術前準備外,如有高血壓史,應進行血壓監測,並且及時控制血壓,方可進行手術。長期高血壓病人還應作超聲心動圖檢查。年齡偏大者、體弱者應作肺功能檢查。老年病人近半數有血糖增高,應在有效控制後纔可以手術,手術後還應注意血糖變化。手術前1周,病人應開始口服潑尼鬆,根據手術前的皮質醇降低水平,每次5~10mg,每日2~3次。

手術方法的選擇:近20年來,在診斷方面,由於放射免疫測定技術的臨牀應用、CT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技術日益精良,現已能夠檢出直徑小於5mm的垂體微腺瘤。這對傳統開顱手術帶來了挑戰。由此,微創手術的概念引入臨牀,經蝶顯微手術應運而生。該手術創傷小,能夠在顯微鏡下切除腫瘤、保留正常垂體、術後恢復快、手術風險小。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患者住院天數和治療費用大爲節省。在上述老年病人的手術治療中,經蝶顯微手術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手術費用相差近50%。同時,經蝶顯微手術外表無手術切口,多數病人手術後生活質量及信心都比開顱者好。

經蝶顯微手術在國外,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有大量報道。國內開展這一手術比國外晚10年左右。目前這一手術方法已被廣泛用於臨牀,90%以上的垂體腺瘤可以應用該手術方法。老年病人,特別適用於經蝶入路。

經蝶顯微手術入路又分爲,經典的Hardy入路,即經口脣-蝶竇入路和經單鼻孔-蝶竇入路。我們認爲,經單鼻孔入路較傳統的Hardy入路創傷更小、手術時間更短,而手術野暴露相同。我們近年來,已全部改用經單鼻孔入路,腫瘤的全切率達90%以上。

近年來,由於神經導航技術、神經內窺鏡技術和特殊磨鑽等新技術的引入,拓寬了經蝶顯微手術的應用指徵,可用於微小腫瘤的術中定位、巨大腫瘤的切除判斷和蝶竇氣化不良病人,使手術的安全性、腫瘤切除率及高難度手術成功率得以提高。

當然,並不是所有垂體腺瘤都可做經蝶顯微手術,約10%的病人由於腫瘤生長方式各異,如腫瘤長向鞍旁、海綿竇、前顱底、腳間窩,或腫瘤主體在鞍上、三腦室等,則不適合經蝶入路,可以選用其他手術入路。經蝶顯微手術主要適用於:垂體微腺瘤、垂體大腺瘤、垂體瘤卒中、各種垂體囊性病變及蝶竇氣化不良者。術後放療選擇

目前,在多數神經外科單位,爲預防垂體腺瘤手術後復發,手術後大多采用放射治療。其包括普通放療和立體定向放療,如γ刀和χ刀。我們在手術後,常規於三天內行增強磁共振成像檢查,術後1月、3月、半年以及每隔1年行增強磁共振成像檢查,瞭解有無殘留病竈及動態觀察垂體腺瘤有無復發,同時進行內分泌各項指標測定。

垂體腺瘤手術後放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垂體功能減退,隨着時間的延長,發生率和減退程度都會增加。手術後10年,約有80%的病人會發生垂體功能減退。對於老年病人,放療指徵更應嚴格掌握,考慮到病人年齡較大,手術前已經有明顯的垂體功能減退,如果手術後再行放療,特別是普通放療,會造成垂體功能的進一步減退,使病人生活質量更差。另外,垂體腺瘤爲良性腫瘤,即使手術後殘留少許,病人年齡較大,重新生長的速度很慢或多年不生長。對於老年病人,全切除者和次全切除者均可暫時不用放療;如殘留侷限於一側,距離視路尚有0.5cm以上者,可以採用γ刀治療,治療效果確切,對垂體功能的影響也不大;如果爲泌乳素腺瘤,手術後有殘留者,可以試用溴隱停治療,每次2.5mg,每日2~3次,可以改善垂體功能,同時能抑制腫瘤生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