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頸椎病的“頸源性高血壓”

本文已影響9.24K人 

源於頸椎病的“頸源性高血壓”

人過中年以後,頸椎間盤退變加重,可引起毗鄰的神經、血管和脊髓受壓,發生錯綜多變的症狀,即爲頸椎病。頸椎的前屈活動以4 5和5 6頸椎爲中心,後伸活動以4 5頸椎爲中心,而且下頸段在頸椎活動中所受的應力最大和較集中,故臨牀上4 5、5 6及6 7頸椎間盤變性最早和最常發生。椎間盤遭受急、慢性損傷後產生損傷後修復反應,可形成骨贅與破壞的椎間盤組織和後縱韌帶組成的混合性突出物。其向側方突出,壓迫椎動脈或刺激交感神經,產生椎動脈供血不足症狀或交感神經症狀;故臨牀上一般將這種頸椎病稱爲椎動脈型頸椎病。

全國每年近100萬腦血管病人中,26%%是因頸椎病而誘發。這是由於椎―基底動脈受壓,造成腦供血不足,長期維持這種狀態,就會出現頭暈、手足麻木、走路不穩,甚至發生腦血栓、腦梗塞,有些病人可因此導致偏癱。如及時治療頸椎病,就不會惡化爲中風偏癱等嚴重後果。

因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頸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導致功能紊亂,除頸椎病一般症狀外,還有高血壓。此類病症按高血壓治療多不見效,而頸椎病症狀被控制後,血壓即隨之下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