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罹患淋巴癌 談17個月癌症治療感悟

本文已影響1.66W人 

李開復罹患淋巴癌 談17個月癌症治療感悟

6月27日,李開復暌別17個月之後,推出了自己的新書《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講述他自2013年9月得知罹患淋巴癌以來治療過程中鮮爲人知的故事和心路歷程以及死亡線上回來的人生思考。與此同時,高曉鬆導演的同名紀錄片“築夢者之李開復——《向死而生》”也在同一天通過各大視頻網站首映,評論稱,“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次關於生命的頓悟,一次關於靈魂的對話,一部讓你感悟人生、參透生命的心靈佳作。”

靠近死神 抗癌17個月絕望與希望並存

身爲知名IT投資企業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26歲就被全美計算機科學排名第一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破格授予教職;之後投效蘋果、微軟、谷歌三家引領世界科技的公司,擔任華人最高層的職務,被譽爲“青年導師”、“創業教父”,還曾獲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百大風雲人物。

2013年9月,在李開復先生52歲生日之前,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一度退出公衆視野。在著名企業家郭臺銘的建議下,回到臺灣接受治療,被迫補修死亡學分。當被醫生判定爲“淋巴癌第四期,腹部有二十幾個腫瘤,情況不樂觀……”時,他的心情就像生死哲學大師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指出的,反反覆覆徘徊在“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的情緒中。

儘管生病的噩耗使得李開復悲愁莫名,但他決定要奮力一搏,自己研究病情,嘗試五花八門的另類療法,認真研究治療淋巴癌的學術文章,開始接受化學治療。在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痛不堪言的身體風暴,期望有平常人之健康生活而不可得時,家人無盡的愛,讓他懂得分辨真正有意義、值得奮力去追求的目標,同時,他也開始思考過往的盲點。李開復先生在接受採訪時稱:“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質上並沒有錯,但是多年來,名利的浮漲讓我不知不覺間偏離了軸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不自知。”

經過17個月艱苦的治療過程和與藥物副作用的對抗,李開復先生病情好轉,現身北京。他在書中感嘆,“跨過死蔭的幽谷,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實地體驗到健康的可貴。”儘管醫囑每週只能工作2—3天,但他還是儘量接受與媒體的見面、開創業者Party,與外界分享病中的點滴。正如柳傳志先生的推薦所言,“相信不僅會對所有人的健康生活有所啓發,對創業創新的年輕人更是一種如何面對坎坷的激勵。”

癌症爲師 重新擁抱世界

在新作《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中,李開復以楔子“噩耗”開篇,“絕症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不接受這種判決!”在高曉鬆執導的同一主題的紀錄片預告片中,他雙手合十禱告、神色肅穆地眺望窗外、孤獨地在沙灘上漫步,即便是與女兒相擁也面帶愁容。影片色調灰暗,透出令人無法參透的神祕感。

當癌症突如其來降臨,驟然面對死亡的考驗,始終執着於“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的李開復感到十分痛苦,百思不得其解,特地到佛光山問教於星雲大師,一番對談之後使李開復看到了其多年的信念中存在的盲點,與自己展開一場關於靈魂的對話,由此感悟人生、參透生命,不再用量化的思維計算每件事的“價值”和“意義”。

病魔沒有讓李開復屈服,他從容的和自己競賽,反而在生病的一年中,看到了人生平時無法看到和體會到的哲理。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多的認識,在生命進程中的危難一刻,找回了許多過去因工作太忙而忽略了的生活樂趣,重溫了朋友、親人與社會共同關注的生命中的愛,也有緣重新擁抱了整個世界。

著名企業家任志強在推薦序中回憶自己以意志力度過艱難的牢獄之災,對李開復先生面對身體上的“死亡考驗”深表欽佩,他坦言“我們都是生活中有過各種複雜經歷的人,每個人都因經歷的不同,而對生的意義理解不同,也因此有了相似的感覺”,並趣言書中“滿滿的一鍋‘雞湯’讓人真是‘醉’了。”

李開復先生表示,“如果不是癌症,我可能會循着過去的慣性繼續走下去,也許我可以獲取更優渥的名利地位、創造更多成功的故事,如今,癌症把我硬生生推倒,這場生死大病開啓了我的智慧,我依舊會盡力投身工作,讓世界更好;但我也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該怎麼過纔是最圓滿的。”

感悟生死邊緣:補休七個死亡學分

在當天的發佈會現場,李開復感慨的說,“我工作的時候總是非常熱愛我的工作,但從來沒有想到當面臨死亡的時候我心中閃過的每一個思念都和我的工作絲毫沒有關係。有一位護士看過很多病人,得到最大結論是大部分的臨終病人最大遺憾是沒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足夠的時間。而從來沒有一個臨終病人是後悔自己的事業沒有達到巔峯。這樣一個道理,難道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到臨死才能想到嗎?”

他把自己的這些感悟歸納爲補休的七個死亡學分:第一個學分,就是健康無價。“我在平時的生活裏熱愛美食,不愛睡覺,每天晚上回來急回郵箱,真正生病以後才深深體會到,健康失去了就是什麼都是沒有了。”年輕人該在保障睡眠、壓力、運動、飲食四點達到及格的前提下,去拼搏工作;

第二個學分,一切的事務都是有他的理由。就像把災難當成因而非果,當成學習機會。第三個學分,是要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第四個學分,是要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第五個學分,避免一些誘惑,我雖然認爲自己走的道路是正確的,但是,過度追求名聲讓我的中心軸走偏了。第六個學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李開復說,“我得了癌症發的第一條微博: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等我慢慢覺醒以後,發現在任何事物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憑什麼來說這個人是普通人,這個人不怎麼樣,這個企業不會成功?”

第7個學分,人生到底是爲什麼?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死去離開這個世界,如果這一生是來體驗是來學習來提升,我相信也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這樣整個世界整個羣體都是變得更加正向。

延伸閱讀:淋巴癌是什麼癌

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分爲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在亞洲地區,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生率遠高於霍奇金氏病,大約爲9:1,由於惡性程度更高、預後更差,所以一般談到淋巴瘤就是指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病理分類原則,非霍奇金淋巴瘤細就可分爲約30餘種亞型,有的病情進展較慢,有的則來勢兇猛,並且不同亞型治療方法並不一樣。所以李鈺可能非常不幸的遇到了來勢兇猛的高危淋巴瘤,因爲對於早期低危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臨牀上可以做到治癒。

淋巴瘤的發病率增長速度快

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網狀系統的惡性腫瘤,多發於淋巴結和/或結外淋巴組織。淋巴瘤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全世界患者有450萬以上,是發病率上升最快的腫瘤之一。

惡性淋巴瘤有兩種,一種叫霍奇金淋巴瘤,還有一種叫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率比較平穩,某些地區發病率還有些下降,但是臨牀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率是持續增加的,不光在中國,在整個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都是這樣。

目前,全球平均每9分鐘就有1個新發病人。我國淋巴瘤發病率爲0.02‰。每年新增患者約2.5萬人,死亡人數近2萬,淋巴瘤的威脅正在迅速顯現。上海有資料表明,每年淋巴瘤發病率的上升率大概4%。在我國,在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名中,男性佔第9位,女性佔第10位。非霍奇金淋巴瘤可發生於各年齡階段,高發年齡爲45~60歲。

爲何淋巴癌常見於年輕、壯年的這段年齡

從很小的兒童到很大年齡的老人都可以發生淋巴系統的腫瘤,因爲淋巴系統是人很重要的免疫器官,20歲--40歲是人的青壯年時期,淋巴系統處於一個非常活躍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出現腫瘤的病人相對就比較多。

淋巴癌的早期症狀

1、淋巴結腫大,淋巴結出現無痛性、進行性腫大爲淋巴癌的早期信號。淋巴癌的早期症狀主要爲頸、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出現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佔60~80%,腋窩佔6~20%,腹股溝6~10%。腫大的淋巴結呈進行性、無痛性、硬,多數可推動,淋巴癌的疾病在早期彼此不粘連,晚期則可能融合,抗炎、抗結核治療無效。

2、淋巴癌的早期症狀伴隨淺表淋巴結腫大,可見低熱、乏力。熱型多不規則,多年38—39C之間,部分淋巴癌患者可呈持續高熱,也可能間歇低熱,少數有周期熱。

3、何杰金氏病(淋巴網狀細胞肉瘤),常以不規則發熱爲早期先兆,並伴有淺表淋巴結腫大。有一種淋巴惡性腫瘤,早期質軟,可活動無痛,應引起注意。

4、瘙癢常爲何杰金氏病的獨特信號。淋巴癌的早期症狀可有局部或全身瘙癢之異,全身性瘙癢多出現於縱膈或腹部有病變。

淋巴癌可以活多久

霍奇金淋巴瘤的預後與組織類型及臨牀分期緊密相關,淋巴細胞爲主型預後最好,5年生存率爲94.3%;而淋巴細胞耗竭型最差,5年生存率僅27.4%;結節硬化及混合細胞型在兩者之間。霍奇金淋巴瘤臨牀分期,Ⅰ期5年生存率爲92.5%,Ⅱ期86.3%,Ⅲ期69.5%,Ⅳ期爲31.9%;有全身症狀較無全身症狀爲差。兒童及老年預後一般比中青年爲差;女性治療後較男性爲好。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預後,病理類型和分期同樣重要。瀰漫性淋巴細胞分化好者,6年生存率爲61%;瀰漫性淋巴細胞分化差者,6年生存率爲42%;淋巴母細胞型淋巴瘤4年生存率僅爲30%。有無全身症狀對預後影響較HL小。低惡性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程相對緩和,但缺乏有效根治方法,所以呈慢性過程而伴多次復發,也有因轉化至其他類型,對化療產生耐藥而致死亡。但低度惡性組如發現較早,經合理治療可有5~10年甚至更長存活期。部分高度惡性淋巴瘤對放化療敏感,經合理治療,生存期也能夠得到明顯延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