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要注意 不然容易出現中毒情況

本文已影響7.54K人 

現在是吃海鮮的好時節,不過,“福建疾控”官方微信發佈提醒,大快朵頤之際,需要當心海產品中常見的一種細菌——副溶血性弧菌,一旦中招,腹瀉水樣便的滋味可不好受。

吃海鮮要注意 不然容易出現中毒情況

吃海鮮要注意 不然容易出現中毒情況

據省疾控中心專家介紹,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能引起人類的胃腸道疾病,是引起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暴發常見的致病因子。它的自然生存環境爲近海岸和海灣的水域,主要通過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傳播。

據悉,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多發生在夏秋季(5月~10月),人們會圖一時口快生食或誤食未經燒熟煮透的含有此菌的食物而致病,主要症狀爲腹痛、腹瀉,出現水樣便,可能混有黏液便或黏血便,一天5次~6次,多則10餘次,伴有噁心、嘔吐等,還可能出現頭痛、發燒等症狀。

吃海鮮要注意 不然容易出現中毒情況 第2張

海鮮怎麼吃才健康

由於貝類毒素主要集中在腸腺,爲防止中毒,要將腸腺等內臟去除。而且一定要徹底煮熟,蒸煮的湯汁丟棄,大大減少食物安全風險。

蒸煮前再檢查,開口的扔掉海鮮腐壞得很快,蛤蜊、蠔、蚌、蜆等海產品在烹調前也要檢查一下,看殼是否仍然緊閉着,否則就要丟掉。有殼的海產品,烹飪之前要用清水將其外殼刷洗乾淨。

一旦海鮮不潔淨,食用後引起不適,罪魁禍首可能就是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性細菌,主要來自海產品或含鹽分較高的醃製食品(如鹹菜、醃肉等),會導致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等。因此,海產品吃之前反覆沖洗,裝海產品的器皿用完後要消毒,才能裝其他肉製品,避免交叉感染。

吃海鮮要注意 不然容易出現中毒情況 第3張

吃海鮮的好處

1.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於消化。其氨基酸構成與人體比較接近,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很多海鮮食物還含有牛磺酸、核苷酸等具有特殊價值的成分

2.脂肪含量一般比畜肉類低,而且其脂肪以不飽和脂肪爲主(更接近植物脂肪),這與畜肉禽肉完全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海鮮的脂肪裏含有兩種特殊類型的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DHA+EP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這兩種n-3型(或稱ω-3型)不飽和脂肪酸已經被確認的健康益處有:①改善成年人血脂代謝,預防動脈硬化和心臟病;②在胎兒期和嬰幼兒期促進大腦發育,讓孩子更聰明;③促進嬰幼兒及兒童視力發育;④平衡人體免疫力,避免免疫過度,防治哮喘等免疫性疾病。

3.海鮮中維生素的含量與畜禽肉類相當,但礦物質含量更爲豐富,這可能與它們長期生活在富含礦物質的海水裏有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