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大爺修車30年利潤只取10% 村民們都十分相信其技術

本文已影響2.83W人 

盲人大爺修車30年利潤只取10% 村民們都十分相信其技術

盲人大爺修車30年利潤只取10% 村民們都十分相信其技術

不僅當地村民的自行車、摩托車壞了都找朱樹友修,連那些從鄉下搬到城裏的車主也回來找他修車。在四川省道S206線宜賓市翠屏區趙場鎮牛洗村“轎子石”公路邊,有一間不到三米寬的小門面,沒有招牌,也沒有任何標識。

盲人大爺修車30年利潤只取10% 村民們都十分相信其技術 第2張

盲人大爺修車30年利潤只取10% 村民們都十分相信其技術

剛剛滿過60歲的雙目失明盲人朱樹友就在這裏開修車鋪子,僅僅十餘平米的房子,被隔成兩間,外間擺着簡易的貨櫃、發電機、空壓機、砂輪機等,一張陳舊的寫字檯既當工具櫃,又是做飯竈臺;裏間光線昏暗,不足八平方米的仄窄空間擺着冰箱、牀、貨櫃等,同樣是一張舊抽屜既當“保險櫃”,又是飯桌。中午12點左右,趙場街道牛洗村村民曾仲剛騎着摩托車來修車。曾仲剛告訴記者,他的摩托車買入價爲9800元,這個價位的摩托車在農村算是“豪車”。但是幾年來,曾仲剛都在朱樹友的小鋪子修車。“我打一下火,你幫我聽聽哪裏的問題?”曾仲剛用鑰匙啓動摩托車,發出哧哧聲響。

站在鋪子門口的朱樹友擺了擺手說:“不用打了,是電瓶的問題,我先給你換個舊的你用着,我讓廠家給你發新的。”朱樹友轉身走進鋪子,快要撞上門口的貨櫃時,老朱一側身子,巧妙地繞過了貨櫃,然後徑直走進裏間臥室,從牀下找出一箇舊電瓶。走到外間,朱樹友又麻利地抱出自己裝工具的“百寶箱”,出門後小腿輕輕地碰了下摩托車,然後自然地向左一拐,準確地停留在摩托車電瓶位置,蹲下身子打開工具箱,在數十件工具中用雙手飛快地摸索,很快找出他要使用的梅花啓子。“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朱樹友是盲人,你從他的言行上根本看不出來。”曾仲剛是朱樹友的老客戶,也是老朋友,對於老朱的手藝非常放心,根本不擔心這個盲人修不好他的車。

只見朱樹友摸索着,不到五分鐘就完成了兩個電瓶的拆裝,摩托車恢復原樣。曾仲剛一打火,摩托車發動機立馬啓動,再無異響。在安完電瓶後,朱樹友順手摸了摸排氣管下的剎車,“你這剎車是不是不好使了,鬆了哦。”經老朱這麼一說,曾仲剛這纔想起,剎車確實需要修了。在徵得曾仲剛同意後,朱樹友給換了個20元的部件,至於換電瓶,朱樹友則沒有收錢。而在曾仲剛之前,村民趙平將摩托車騎到老朱的店子門口,丟下一句“剎車鬆了、車牌破了”,然後扭頭就走。老朱爲趙平修好了剎車,還花了一個小時對該車破爛的車牌進行貼合加固,一共才收10塊錢。“材料錢是要收夠的,但是利潤我只取10%。”朱樹友說,如果不需要花材料,一般情況不收費。

就在朱樹友爲趙平加固車牌時,平灘村的一對夫婦開着剛買的三輪車特地來找朱樹友。“朱老師,麻煩你幫我摸一下輪胎、剎車,看正不正宗。”車主告訴記者,他的新車花了15000多,價格不便宜,但是自己心裏沒底,特意找朱師傅幫忙看看。朱樹友放下手裏的活,先後摸了前後輪、剎車、水箱後說:“車子性能不錯,輪胎是正常鋼絲真空胎,只是剎車轂偏小,水箱也小了點,容易發燙,隨時注意水溫。”道謝後,車主夫妻滿意地離開了。曾仲剛、羅老八、楊政等多位當地村民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正因爲老朱技術好、收費低,幾十年來全村人都找他修車,近些年搬到城裏的村民們,也專門回村找他修車。

楊政是做水電安裝的師傅,多年前已搬進城裏,但他仍然堅持在老朱的鋪子裏修車,“上次我自己在網上買的配件,朱老師幫忙換,連一分錢都沒有收。”朱樹友並不是牛洗村人,而是幾公里外的農場村人。老朱兄弟姐妹五個,他排行老三,所以年長的或年齡相仿的,都叫他朱老三。“我母親八十四了,兒子三十多,孫兒都九歲了。”朱樹友告訴記者,修車三十多年,掙的錢在老家蓋了房子,供母親居住;在縣城給兒子買了套90多平米的商品房,他付的首付。但老朱平時很節約,每天兩頓飯,除了過年回老家吃頓團年飯,一般不外出。據老朱的母親回憶,朱老三是在半歲左右得了腦膜炎,因那時家庭困難沒有及時送醫,留下後遺症,導致雙目失明。

“後來自己能掙錢了,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來遲了,錯過了最佳時機,治不好了。”朱樹友感慨,要是眼睛能恢復,真想看看今天這美好的世界。“現在的人就幸福多了,我這樣的病,如今就算小毛病,醫院輕輕鬆鬆就能治好。”據朱樹友介紹,他在三十多年前曾經娶了妻子,兩人生下一個兒子。可是兒子剛一歲左右,妻子嫌他有殘疾,修車又掙錢不多,便跟着別人跑了,從此音訊全無。朱樹友說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留不住妻子的心,也就沒再去找妻子。此後的十多年裏,朱樹友一邊修車,一邊帶兒子。直到兒子長大,學到了修手機的手藝,他纔算對兒子放下心來。房東則告訴記者,這些年也有不少人給朱樹友介紹老伴,但都被他拒絕了。

朱樹友老家的鄰居告訴記者,由於從小雙目失明,朱樹友沒有上過一天學,不認識一個字。但是生活逼着他必須想辦法求生存,當時農村有拖拉機,朱樹友就摸索着把拖拉機上的柴油機拆下、裝上,反覆不知多少次。後來,有人給他一輛破自行車,朱樹友又從頭摸起,一個部件一個部件摸、慢慢熟悉,一個個拆下,又一個個裝上去。反反覆覆很多次後,朱樹友終於把壞的零件換掉,經過大半年折騰,那輛破自行車居然完好如初,恢復了所有騎行功能。得知盲人朱老三能修車,附近村民們的自行車壞了,就送到他家去修。就這樣,朱樹友從一個盲人變成了修車的師傅,並慢慢地有了收入。

後來,有村民給他支招,介紹他去省道S206線與趙場公路交叉口的“轎子石”去修車,他從此在公路邊紮根,修車三十年從未再挪過地方。如今,朱樹友栽在鋪子外的黃桷樹,都已長成了大樹。18日上午十九大開幕,朱樹友放下手裏的活計,守着電視“看”了三個多小時。“大會講的很多都是跟我們老百姓生活相關的事情,很了不起,讓我很激動。”朱樹友告訴記者,他眼睛看不見,所以別人是看電視,他是聽電視。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朱樹友黑漆漆的屋子裏,一臺只有書本大的電視機掛在牆上,聲音開得很大,朱樹友靜靜地坐在吃飯的抽屜前聽得很認真。聽到最精彩的部分時,朱樹友會不自覺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耳朵對着電視機。

“國家富裕了,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生活。我最關心國家大事,沒有國,哪有家?”朱樹友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雖然幾十年足不出戶,但通過收聽電視節目,天下大事他都知道。修車之餘的所有時間,朱樹友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聽新聞了解外面的世界。重要的新聞他反覆聽,還要將聽到的新聞、政策和村民們討論。“他對國家大事、國際時事的瞭解,並不比正常人差。”村民李剛告訴記者,附近村民閒暇時,都喜歡找朱樹友聊天,聽他講新聞故事。朱樹友告訴記者,過去六十年來,他的眼睛沒有任何光感,但這樣殘酷的事實,並沒有讓他放棄生活的希望。“煩惱、苦悶、孤獨,都是自己找的,只要自己感覺幸福,那就肯定幸福。”

朱樹友說,妻子出走三十多年來,他從來沒有打算再成家,也沒有覺得自己是盲人而不如他人。朱樹友認爲,自己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但感覺自己完全生活在陽光下:每天都有生意上門,每天都有朋友來聊天。“我沒有自卑感,我完全自學成材,憑雙手掙錢吃飯,活得不比別人差。”朱樹友得意地說,他很自豪。朱樹友坦言,雖然聽說這些年宜賓城區變化大,修得很漂亮,但他沒有想過要進城,更不會去跟兒子一起生活。“眼睛瞎的,外面再好也看不見。我就守在這村口修車,都是老朋友、老顧客,直到最後幹不動爲止。”朱樹友說,現在國家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希望現在的年輕人珍惜今天的生活,努力學習、勤懇工作,憑雙手勞動吃飯,關心國家,珍愛家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