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去香港打疫苗 無關“通脹”有關福利

本文已影響2.48W人 

從“去香港打醬油”到“去香港打疫苗”,對於深圳市民而言,因爲毗鄰香港而沾香港的光,得香港的實惠,不失爲一件幸福的事兒。不過,假如認爲“去香港打醬油”與“去香港打疫苗”這兩件事兒沒有任何差別,都不過是“錢往價低處流”的正常經濟現象,則可能忽略了醬油和疫苗背後的本質差別。

熱評:去香港打疫苗 無關“通脹”有關福利

深圳市民赴港消費漸成氣候,的確更多來自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不過,醬油或許可以歸於此類,疫苗恐怕並不能簡單的與之劃等號。事實上,相比定價市場化的醬油,疫苗更多來自行政化的定價。假如說醬油價格的“深港倒掛”是緣於國內物價上漲的話,同一時期,內地的疫苗價格,其實並未因通脹而水漲船高。深港之間疫苗價格的差異,顯然並不能和醬油一樣歸於物價因素。

事實上,香港疫苗的價格優勢,不僅僅是因爲港府對疫苗的資助和補貼力度大,因爲內地客在香港注射疫苗,並不能享受港府的補貼和資助。即便剔除免費接種人羣不論,甚至撇開受資助的小童和長者分別可以獲得80港元和130港元的注射疫苗資助不說,就算是沒有資助資格者,180港幣的價格依舊比深圳便宜40元。這樣的價格優勢,其實與通脹無關,而完全緣於疫苗定價上的差異。

同類疫苗,內地不僅對孩子之類的特殊羣體沒有免費和補貼政策,甚至直接定價也高過香港,並不意味着國內的醫療保健機構從中賺取了高額的利潤,因爲它們並不掌握疫苗定價權。內地疫苗價格高於香港,更應從醫療保健體制上尋找原因。相比港府在醫療衛生等公共事業上的投入力度,內地實在難以望其項背,這固然有財政方面的因素,但同樣也有政府責任與理念上的差別。在預防類疫苗上,政府本該承擔更多成本,政府職能的缺失,最終導致疫苗價格的“深港倒掛”。

從這個角度看,“去香港打疫苗”不能簡單地視作“去香港打醬油”的新版本,公衆的衛生保健福利應該如何加強,公共衛生管理與投入中的政府責任與角色定位又該如何取捨,更應有所反思纔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