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這兩家人爭一個墓 裏面到底埋誰的家人

本文已影響1.63W人 

“謝謝法官,我們兩家因這塊墓地已經調解了多次,今天終於得到了解決,我不用再爲這事鬧心了。”近日,雲南紅河州蒙自市法院首次開庭審理的墓地歸屬糾紛案件已調解結案。

一塊墓碑鬧糾紛

原告李某於1957年將去世的父親安葬在位於十里鋪村車站旁的墓地內,李某每年都到此地爲父親掃墓,然而2002年清明節李某攜家人到墓地掃墓時發現,父親的墓前多了一塊石碑,該石碑上刻着的正是同村被告劉某去世的丈夫、白某去世父親的名字。

蒙自市這兩家人爭一個墓 裏面到底埋誰的家人

兩家人爭一個墓

事後李某多次找到劉某、白某協商,並告知這塊墓地內安葬的是自己的父親,但劉某、白某均不予認可,經過村委會多次調解,被告劉某均表示該塊墓地內安葬的是其去世的丈夫,可“挖墓驗屍”,不願意將墓碑移開。原告李某無奈之下,只有將劉某、白某起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判令被告停止侵權,拆除墳墓前的墓碑,並賠償由此造成的精神撫慰金9600元。

一場庭審調糾紛

考慮到該案的特殊性,在開庭前,蒙自法院法官與雙方當事人分別多次接觸,對本案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瞭解到造成矛盾激化的主要因素便是被告立的墓碑,而雙方均無充分的證據證實墓地的歸屬權,只有通過司法鑑定來確權,但此方法不僅增加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對解決矛盾並沒有益處,要做到案結事了,還得從調解入手。

蒙自市這兩家人爭一個墓 裏面到底埋誰的家人 第2張

兩家人爭一個墓

“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若真的要挖墳驗屍,對大家都沒有好處,俗話說破墳積怨,希望你們雙方能夠平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庭審中法官結合本地工作實際,依照尊重公序良俗,尊重民族風俗的原則,對李某和劉某、白某從不同角度進行開導,以緩和雙方對彼此的怨氣;再從法律法規入手,提出化解糾紛的“藥方”。

通過法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導,對法律和民風民俗的釋明,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由被告劉某將墓碑遷到旁邊8米處其母親的墳墓旁安放,原告放棄精神賠償的訴求,雙方不得在爭議的墳墓上立碑,且雙方以後均會時常去拜祭。至此,一起由墓碑引發的糾紛得到圓滿的解決。

一次調解促和諧

本案中爭議的墓地作爲埋葬死者遺體的特殊用地,有別於其他使用性質的土地,是後代追憶、祭奠已逝親人的特殊場所,承載着特殊的情感。以調解的方式結案,避免了糾紛的激化升級,不僅依法保障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促進了鄰里和諧,維護了社會穩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