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根的功效與作用

本文已影響1.75W人 

 

莨菪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Lànɡ Dà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Black Henbane

【來源】

藥材基源:爲茄科植物莨菪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oscyamus niger L.

採收和儲藏:秋季拔取全株,切下根部。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一年草本,高30-100cm。全株近無毛。莖直立,圓柱形,基部木質化,上部呈叉狀分枝,綠色,表面有不規則皺紋,幼枝四棱形,略帶紫色,被短柔毛。葉互生,上部葉近對生;葉柄長2-5cm;葉片寬卵形、長卵形或心臟形,長5-20cm,寬4-15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不對稱,邊緣具不規則短齒、或全緣而波狀,兩面無毛或被疏短毛,葉背面脈隆起。花單生於枝叉間或葉腋;花梗長約1cm,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狀,長4-6cm,直徑1-1.5cm,淡黃綠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整齊或不整齊,先端尖,花後萼管自近基部處周裂而脫落,遺留的萼筒基部則宿存,果時增大呈盤狀,直徑2.5-3cm,邊緣不反折;花冠管漏斗狀,長14-20cm,檐部直徑5-7cm,下部直徑漸小,向上擴呈嗽叭,白色,具5棱,裂片5,裂片5,三角形,先端長尖;雄蕊5,生於花冠管內,花葯線形,扁平,基部着生;雌蕊1,子房珠形,2室,疏生短刺毛,胚珠多數,花柱絲狀,長11-16cm,柱頭盾形。蒴果圓球形或扁球狀,直徑約3cm,外被疏短刺,熟時淡褐色,不規則4瓣裂。種子多數,扁平,略呈三角形,熟時褐色。花期3-11月,果期4-11月。

一年生草本,高1-2m。有惡臭,全株被白色細腺毛及短柔毛。莖粗壯,直立,圓柱形,基部木質化,上部多呈叉狀分枝,灰綠色。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廣卵形,長8-20cm,寬5-12cm,先端急尖,基部斜心形,全緣或呈微波狀,背面葉脈隆起。花大,直立或斜升,長15-20cm,直徑7-8cm,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具5棱;花萼筒部有5棱角,先端5淺裂,花後自近基部斷裂,宿存部分橢果實而增大並向外反折。蒴果生於下垂的果梗上,近圓形,密生柔韌針狀刺並密被短柔毛,熟時先端不規則裂開。種子多數,腎形,淡褐色或黃褐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化學成份】根中生物鹼多於葉,除含天仙子胺和東莨菪鹼外,尚含去水阿托品(Atropamine),託品鹼(TroPine)和四甲基二氨基丁烷(Tetramethyl diamino butane)。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截瘧;攻癬;殺蟲。主瘧疾;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0.3-0.6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1.《本經逢原》:多食令人狂走。

2.《內蒙古中草藥》:內服慎用,心臟病、心力衰竭者忌用。

【附方】①治瘧無問新久:搗莨菪根燒爲灰,和水服一合,量人大小強弱用之。②治癬:搗莨菪根,蜜和敷之。③治狂犬齧人:搗莨菪根,和鹽敷之,日三。④治惡刺:莨菪根,水煮,浸之,冷復易。①-④方均出《千金方》)⑤治趾間肉刺:莨菪根搗汁塗之。(《綱目》)

【各家論述】

1.《本經逢原》:今人用(莨菪)根治噎膈反胃,取其性走,以祛胃中留滯之邪,噎膈得以暫開,虛者誤服,爲害不測。

2.《綱目》:治邪瘧,疥癬。殺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