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寶寶3歲前應做八次體檢

本文已影響1.07W人 

 

爲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寶寶3歲前應做八次體檢

1.出生後42天。

寶寶出生後的首次體檢,通常醫生會檢查身高、體重、心肺、分髖試驗、臀紋、臍部、進行營養測評。此時寶寶還很小,心肺檢查主要通過聽診、叩診來完成,分髖試驗和臀紋是檢查寶寶的髖部是否有問題,髖關節是否有先天性脫位的情況。臍部體檢是看寶寶是否有先天性疾病臍疝。醫生還會以拉坐和豎抱等方式來測試寶寶豎頭的情況,用玩具來測評手部抓握情況,用移動的圖卡或玩具測試追視情況,用搖鈴測試聽覺,並詢問家長寶寶語言發育的情況。

2.寶寶4個月。

體檢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心臟、視力、聽力、動作發育、驗血等。一般四個月的寶寶可以主動翻身,俯臥擡頭可達90度並可擡胸,拉坐時可較好地配合醫生,可以很好地豎頭,有主動抓握意識,追視圖片或玩具可以達到180度,聽到聲音會轉頭尋找聲源,逗笑能發聲,偶爾還可以發“b、p、m”音。還可以通過骨密度測定來評價寶寶是否缺鈣。

3.寶寶6個月。

體檢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胸圍、視力、聽力、動作發育、口腔、發育智能、驗血、骨骼檢查等。有的寶寶已萌出乳牙,會有流口水和磨牙的現象,家長要給寶寶做好口腔清潔工作,防止出現口周溼疹和齲齒等。此時,寶寶已能夠靈活地翻身,獨坐穩定而持久,可以向各個方向轉動,扶着腋下可以主動邁步,玩具能在兩手之間倒手,想要抓取小物體,叫名字有反應,偶爾模仿發音,甚至可以說“爸、媽、打”等詞,能夠理解語言和動作及物品之間的聯繫,怕生反應明顯。另外,半歲後,母體提供的微量元素已消耗殆盡,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很可能缺乏微量元素,因此需要做微量元素檢查並遵醫囑適當補充。

4.寶寶9個月。

除了和以前幾次檢查同樣的項目以外,此時,寶寶通常已經長出2~4顆牙了。醫生會重點檢查是否有齲齒,並叮囑家長幫寶寶做好口腔清潔工作。9個月已經能夠手膝爬,可以從仰臥位坐起到站立和坐下,各種體位和姿勢之間可以較好的轉換,扶着東西可以站並邁步,有取放意識,能用拇指食指捏取小物體,會蓋瓶蓋、套杯等,可以清晰地發“爸、媽”音,能夠理解語言和動作聯繫,可以執行簡單的指令,能認識身體部位,模仿家長肢體動作。

5.寶寶一週歲。

如果此時還沒出牙,很可能是缺鈣引起的,家長要按醫生的指導及時補鈣。1歲的寶寶已經可以爬越障礙,獨立站片刻,扶物行走了。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增強,他已經可以搭積木、滾皮球、夠玩具、翻書畫、學塗鴉了。他還可以理解更多的語言,學會用點頭和搖頭表達自己的意見,模仿能力也越來越強,可以隨着音樂“手舞足蹈”,還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甚至還可以說“抱、拿、給、走、要”等簡單的詞語。

6.寶寶一歲半。

除了常規檢查以外,此次還可能會檢查脖子、耳朵、眼睛、牙齒、腹胸部、生殖器等,查看是否有淋巴結腫大的情形,看耳朵是否有感染的症狀,眼睛是否斜視,牙齒是否變黃變黑,牙齒的排列及咬合是否正常、心肺處有無雜音及心跳頻率、是否有肝臟或髒脾異常腫大、是否有疝氣。此外,還需要查大便和血紅蛋白,因爲1歲半的寶寶,很容易貧血或感染蛔蟲。1歲到1歲半的時候,囟門就會閉合了。醫生會用手輕輕觸摸寶寶頭部,查看閉合情況。如果閉合得較晚,或囟門數值較大,都要引起注意。

7.寶寶2歲。

此時寶寶走路很穩,還能跑,單獨上下樓梯。手指動作方面,已經能串珠子,會用蠟筆在紙上畫圓圈和直線等簡單的線條和圖形。如果兩歲仍不能流利地說話,就要到醫院做聽力篩查。此時,乳牙20顆已出齊,要注意齲齒和牙齦發炎等問題。

8.寶寶3歲。

此時,視力達到0.5,應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我國約3%的兒童有弱視。如在3歲時能發現,4歲以前治療,效果最好。動作發育方面,跟寶寶做遊戲,觀察他能否隨意控制身體平衡,完成蹦跳、踢球、躍障礙、走S線等。手指能否使用工具,如剪刀、筷子、勺子等,是否可以跟着你學摺紙、捏彩泥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