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無處不在 五大原因讓年輕人焦慮

本文已影響3.05W人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或身邊人焦慮的頻率越來越高。一項針對2000名成年人的調查發現,62%的人認爲生活正變得越來越令人焦慮。5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過去5年裏對金錢更加焦慮;對變老(40%)、外貌(32%)和職業發展(30%)的擔憂也是焦慮的主要來源。

焦慮無處不在 五大原因讓年輕人焦慮

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具體目標和明確任務,指出“加強心理健康促進,有助於改善公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衆幸福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

五大原因讓人焦慮

1.離不開智能手機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全世界的大事都會涌入我們掌中的手機。雖然我們比以往交流得更多,卻比以往更孤獨。人類需要通過感官進行交流——無論是觸摸、眼神、嗅覺以及其他聯繫,比如笑,甚至眼淚。這些都在數字交流中被忽略了。

2.過着“雙重生活”。臨牀心理學家發現,許多人都過着雙重生活:他們一方面想要展現出“與他人在一起很快樂”的形象,另一方面又關起門來用飲酒、暴飲暴食或出軌等方式來緩解焦慮。這些人通常是因爲需要長時間、高強度地工作,以至於人前人後“分裂”,焦慮揮之不去。

3.對健康的擔憂。人們對健康的憂慮越來越普遍了。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們對健康有了更多的認識,但也可能會讓我們患上“疑病症”。醫院裏常常能看到這樣一羣人,在檢查結果還沒出來前,就懷疑自己有很嚴重的問題。例如,排便習慣改變、進食後胃脹或者體重減輕,就覺得自己可能得了腸癌。

4.“看起來更完美”讓人壓力大。1/3的人表示,外貌形象會讓他們感到焦慮。我們生活在一個名人和真人秀文化的世界裏。這樣的文化使得“普通人”都想變成公衆眼中的偶像,人們對外表越來越關注。很多人由於“比上不足”而厭惡自己的外形,成爲焦慮的根源。社交媒體也助長了這種焦慮和專注。

5.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一項調查發現,焦慮症患者的主要症狀從22歲開始,在32歲左右達到峯值。這符合著名美國心理學家埃裏克·埃裏克森的“心理髮展八階段”理論:人們在二三十歲時面臨雙重壓力,即親密感與孤獨感。人們需要找到合適的伴侶,但又擔心無法很好地經營關係導致孤單終老。

焦慮無處不在 五大原因讓年輕人焦慮 第2張

三類人更需要關注並預防心理問題

青少年。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家庭邁進社會的過渡期。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面臨多種危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爲問題。這一階段的心理問題沒有解決好,很可能影響今後的發展。我國3.67億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爲問題的困擾。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爲21.6%~30%,突出表現爲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癮、吸毒、反社會人格障礙發生率是普通人的5~10倍。

女性。因爲擁有細膩的心思,女性比男性想得更多,她們的煩惱也更多,尤其是感情用事、過度遷就、顧慮重重和過分依賴的女性。與男性相比,她們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神經衰弱、癔病、更年期綜合徵及焦慮症。

老年人。到了老年期,人的器官開始老化,功能出現衰退,各種軀體疾病陸續出現,導致老年人容易發生各種精神心理障礙,最常見的是老年期抑鬱障礙,其他的還有老年期譫妄、癡呆、老年期創傷後應激障礙、睡眠障礙等。在社區居住的65歲以上老年人羣中,重型抑鬱症患病率爲1%~5%,70~85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羣患病率增加一倍。老年人的抑鬱症狀常出現於慢性軀體疾病、認知損害和功能障礙之後,存在高自殺風險,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痛苦。

焦慮無處不在 五大原因讓年輕人焦慮 第3張

心理有壓力 這些招應對

一旦發現心理問題,不能“無爲而治”、一味忍着,需要積極應對。一般說來,出現心理不適,首先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自我調節。

1、正確面對壓力。遇到挫折時,轉移注意力,暫時拋開煩惱,先做喜歡做的事。等心情平靜後,再重新考慮如何解決煩惱。

2、以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自豪。立足點不一樣,閃光點也不一樣。要敢於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3、學會宣泄。不順心、不如意時,可以通過運動、娛樂、找朋友傾訴等方式來宣泄不愉快情緒,切忌壓抑負面情緒。

4、用積極的方式與人溝通。改變對待他人的態度,善意待人,不要處處與人爭,更不要隨意猜測別人,必要時學會妥協,對他人的期望不要過高。

一旦覺得自己心理壓力過大,自我調適無效,就應積極求助於專業人員。當我們在面對焦慮、壓力時,其實解決之道還有很多,如深呼吸、冥想、與人傾訴等,學會放下,學會宣泄,學會給自己的生活加一點光,讓自己的生活從些幸福一點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