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將對高齡老年人實行生活補貼

本文已影響6.78K人 

12月8日召開的市第十三屆人民政府第37次常務會議決定逐步對高齡老年人實行生活補貼。在長沙,年滿90至99週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將可領100元;年滿100週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將可領300元。

長沙將對高齡老年人實行生活補貼

昨日,當記者把這個消息告訴瀏陽市龍伏鎮石江村的劉河海老人時,他笑呵呵地說,他兄妹7人,有3人可以享受高齡生活補貼了。“我今年99歲,其他的六個弟弟妹妹分別爲93歲、91歲、89歲、87歲、84歲、78歲。”他說,今年10月17日也就是農曆九月初十,他過了99歲生日,“左鄰右舍來祝壽時,還鼓勵我們兄妹加把油,活成千歲呢。”

再過5年,一家三代都可領“工資”

近日,記者來到龍伏鎮石江村一個叫鷹嘴洞的山衝,劉河海老人就住在這裏。走進山衝,只見山環水繞,環境十分優美,周圍居住着不少人家。在路上,記者遇到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推着一輛嬰兒車在田野間的路上散步,享受冬日暖陽。來來往往的村民碰到這位老人,都要停下來親切地叫聲“劉老”。一打聽,原來他是劉氏兄妹中排行第5的劉興讓老人,今年87歲。聽說是來採訪的記者,老人指指周邊的房子說,除兩個姐姐出嫁、老六一直未婚現在住在敬老院外,他們兄弟4人都住在附近。

按照新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政策,現在60歲以上的農民都可以領取養老金。“我大哥、二哥前不久還到龍伏集鎮上照了相,準備辦二代身份證拿‘退休工資’。”說起這事,劉興讓高興得合不攏嘴。“大哥劉河海的孫子今年55歲,再過幾年,我們一家三代都拿‘工資’了!”劉興讓一邊說,一邊推着8個月大的曾孫,熱情地邀大家到他家裏去坐坐。

老大今年實際年齡已有101歲

到了劉興讓的家,87歲的他手腳麻利地泡好茴香茶後,又忙將曾孫抱了起來:“天氣有點冷了,別涼着了。”大家剛剛落座,門外響起了一個老漢的聲音:“要不是爲躲避抓壯丁故意將年齡改小,我父親根本不是99歲。實際上,他今年已經101歲了!”說話的人正是劉河海的長子劉班行,今年80歲了。劉興讓老人說,除老六外,他們六兄妹家都是四世同堂了,老大家還是五代同堂呢,他的玄孫都4歲了,在上幼兒園呢……

“老大剛滿了99歲,吃一百歲的飯,每餐都能吃一海碗……”劉興讓老人一一介紹他的兄弟姐妹:老二劉裕秀93歲,嫁到了社港鎮,前幾年還種菜賣,近年子孫“不準”她種了;老三劉家讓91歲,菸酒都來點;老四劉吉秀89歲,嫁在本鎮,住在沈家大屋附近;老五就是他自己,不煙不酒,飲食清淡;老六劉永讓84歲,菸酒稍微來點,有點耳背;老幺劉遠讓78歲,不喝酒,抽菸。

據劉興讓老人介紹,他們的母親49歲就去世了,當時老幺才幾歲,老六在兒童團,不過老大、老二、老三都已成年,幫着父親將幾個弟弟妹妹拉扯大。“那時還沒有解放,日子苦,但我們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幾十年來從沒吵過架、紅過臉……”劉興讓說母親去世70多年了,父親也去世63年了,前幾年爲在二老的墓前立碑,用了兩塊石碑纔將100多名後人的名字刻上。

活得很幸福,壽命自然長

圍坐一起,大家吃着劉興讓老人擺出來的水果,不一會兒,地上便有了很多果皮。劉興讓老人忙找來掃帚打掃,動作乾淨利落。村民們說,劉氏兄妹之所以長壽,就是因爲一生勤勞。

一位村民說,老大劉河海老人身體一直很好。前年,劉河海家後面山體滑坡,將屋後的排水溝堵了,爲清淤他一個人忙了一天,“那泥巴有六七十斤一擔呢,都是他挑走的。”爲了印證村民的說法,劉班行說起了父親的一件往事。老人年輕時曾在漂染社做工,經常到瀏陽河漂布。“三個人得擡1000斤,其他兩個人累得口裏吐血,父親卻沒一點事。”

每晚九十時上牀休息,早晨六七時起牀勞作,這是七兄妹都堅持的習慣。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他們兄妹長壽的祕訣是生活有規律,飲食清淡;有的說是因爲他們性情溫和,家庭和睦,也有人說是因爲鷹嘴洞小橋流水環境好……

劉興讓老人卻認爲,他們兄妹長壽除了大家說的原因,還有兩點很重要,一是他們兄妹喝酒不貪杯,吸菸不過量。他說,兄妹們生活習慣有明顯差異,如有的煙酒不沾,有的菸酒不拒。“但我們都注意適量,比如說喝酒的,就難得出現喝醉的情況。”二是搭幫黨的政策好,改革開放以來,大家生活蒸蒸日上,心情也很舒暢,“活得很幸福,壽命自然長”。

叔侄曾同赴抗美援朝戰場

就在說話的時候,劉家兄妹都先後來到劉興讓老人家裏。7兄妹團聚在一起,兄妹、姐弟之間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是緊緊地抓着彼此的手,在輕輕地顫抖。

記者注意到,劉班行與幺叔劉遠讓特別親近,話也特別多。“說起來,我比叔叔還大兩歲,我倆小時候在一起玩耍,後來一起上學,長大後一起下田勞作,感情當然不同尋常。”劉班行說話的時候,嘴裏露出4顆閃爍的銀牙,他說這是抗美援朝留給他的紀念。原來,他和叔叔劉永讓、劉遠讓都曾參軍,而且還是“同一年兵”。

“1951年3月我們叔侄3人同時報名參軍,準備開赴朝鮮戰場,可惜後來小叔受傷退伍回家了,沒有渡過鴨綠江。”劉班行說,他和叔叔劉永讓當年到達朝鮮戰場,“叔叔在西海岸守海防,我先在東線,後來轉到了中線。”1953年6月在十字架山戰鬥中,一塊手榴彈碎片橫切過劉班行的口腔,將他的4顆牙齒打掉了。“1954年我們回國了,我當即退伍回鄉,叔叔後兩年也退伍回來了。”

7兄妹平生第一次合影

看到兩位“姑姑”回到孃家,劉家的後輩們圍着不停地噓寒問暖。劉班行說:“大姑劉裕秀因年紀大了來往不方便,已經6年沒回孃家了。”迎來了6年纔來的一次團聚,記者想爲他們拍張照片作爲紀念。劉氏兄妹聽了特別開心,都連忙起身開始整理衣服頭髮。

劉河海扣好上衣鈕釦居中坐好,弟弟妹妹們分別在兩邊就座。在記者喊“一、二、三,不要眨眼睛”的時候,劉裕秀老人還在往兩邊瞧,左邊是大哥和弟弟妹妹,右邊是三個弟弟,好幾年沒見了,她還在細細打量這些同甘共苦的手足。

等他們兄妹7人並排坐好後,記者正準備拍照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劉班行搬了一把椅子,一屁股坐到了後面,說他比小叔還大兩歲,也要來一個。圍觀的村民們起鬨了:“你不行,你是晚輩,不能坐進去。”劉班行說:“我不跟他們坐一排,坐後面還是可以的吧。”經過一翻嬉鬧,記者終於爲他們拍下了照片。拍完照後,劉氏兄妹的後代說:“這應該是他們七兄妹第一次合影。” (劉軍 沈鐵軍 周長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